同類文章排行
- 防腐景觀模擬三維雕塑花壇造型
- 水下世界主題綠色雕塑仿真與人工草地海豚造型
- 玻璃雕塑的特征與優勢
- 玻璃鋼雕塑廠家的獨特風格廣州星安工藝
- 玻璃雕塑的特征與優勢
- 城市不銹鋼個性定制泡沫3D雕塑廠家藝術雕塑
- 玻璃鋼雕塑工藝制作流程
- 玻璃鋼鏡板廣泛應用于建筑室內裝飾
- 玻璃纖維增強塑料雕塑的一般類型
- 廣場不銹鋼雕塑城市景觀雕塑廣州星安工藝
- 城市雕塑-城市公共場所的雕塑-廣州雕塑
- 景觀雕塑與不銹鋼雕塑的發展趨勢
最新資訊文章
什么樣的校園雕塑才是好雕塑
什么樣的校園雕塑才是好雕塑
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校園景觀中,當數伍德羅·威爾遜公共與國際事務學院所在的羅伯森樓和它面前的雕塑最能體現普林斯頓大學之氣質:面對紛繁復雜的公共和國際事務時,需秉持一種包容與平衡的思想。
這座名為“自由之泉”的雕塑以山石被風侵水蝕后的天然形態為意象,喻示著威爾遜一生政治生涯中實現的理想抱負以及受過的挫折失敗。
“這是我到訪過的大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大學校園雕塑。”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美學研究室研究員劉悅笛告訴《中國科學報》,“自由之泉”與周圍的建筑、環境和校長威爾遜“為國家服務”的校園文化達到了精神層面的契合,“典雅而不失莊重”。
普林斯頓大學的“自由之泉”
校園雕塑,是大學文化的花朵,它賦予大學文化生動而燦爛的形態,是反映大學精神的“物化的意識”和反映大學人理想追求的“詩化的情景”,是寄托大學人藝術審美和精神理想的載體,是大學文化場中無處不在、最具魅力、文化表征和影響力的因素之一。
現代公共藝術的雕塑從20世紀20年代開始逐漸進入人們的生活。現代雕塑以其綜合、整體、實踐、多元等特征,正成為當代文化的重要載體,既是一種與公眾互動、共享的審美方式,也是一種藝術家、設計師在公共空間里與公眾進行交流、對話的藝術與設計樣式。
“大學公共藝術的一個內涵即大學文化景觀建設,如主題雕塑、文化景點等。”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院長蔡勁松在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表示,校園雕塑作為校園空間區域的文化焦點,被賦予審美藝術內涵和大學文化的雙重意義。
天津大學建筑學院副教授何捷指出:“設計的原則是從認為應當創造一個什么樣的環境出發的,從這點來講,任何一座雕塑都應當有其獨特的特征存在,校園雕塑也不例外。”
對于校園雕塑來說,這種獨特的特征,正是因其不同的歷史積淀和文化傳承而體現出的獨特大學文化。
一池田田的荷葉,幾支含苞待放、亭亭玉立的荷花,一座白色的水泥雕塑就坐落在荷池中央,兩只可愛的小牛使著全身力氣,伸開四肢,一前一后地用牛角頂著地球。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孺子牛雕塑是科大78級校友所獻。科大人天不怕、地不怕的氣魄和勇氣,不畏艱難、勇于鉆研的刻苦拼搏精神在兩只小牛身上盡顯。
詩人賈島、陸游經常騎在驢背上構思,正是行途的顛簸使他們詩思泉涌。而詩圣杜甫一生騎驢做詩千篇,字里行間滿懷著對國計民生的無限關切。復旦大學光華雙塔樓西側的驢背詩思雕塑,提醒著所有復旦學子,在追求人生目標與前途的同時關注自己的內心世界,增強自己內在的修為,淡然處事,有浪漫與哲思,有思考與見地。
在蔡勁松看來,大學校園雕塑藝術表現的價值,就在于以想象力為基礎,以公共藝術的形態表現大學人情感,為大學自身創造一種想象性經驗或活動,并協調統一于科學精神、人文精神的文化意蘊與藝術境界之中。“換句話說,大學人和藝術家在共同創設校園雕塑作品的過程中,所能抵達的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層級和深度,是決定雕塑藝術境界與文化意蘊的關鍵。”
“這是一個提升學生藝術素養教育的最基本要素——校園公共藝術‘大環境’,它們對于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藝術審美教育、感知多彩而又復雜的藝術世界、融入大學的文化藝術傳統之中是至關重要的。”蔡勁松提示,今天,大學中的校園環境已經遠遠不是建幾座樓宇、栽一片樹林、種一些草坪、挖幾個池塘那么簡單。
大學在其自身的發展過程中留下的歷史印跡,很大程度上已內化為一種校園文化景觀——那些浸透著濃郁大學內涵和文化韻味的治學、育人環境,讓一代又一代的師生從中體會到厚重而豐富的精神支撐。從這個視角看,大學文化與校園雕塑的作用是相互的,大學文化通過校園雕塑來反映,大學文化改變著校園雕塑,而校園雕塑也作為大學文化的一部分,傳承和延續著大學的精神與文脈。